学校举行“两弹一星”精神学习报告会

2019年10月24日 19 : 13 : 25 作者:胡琦 范娅婷 来源:新闻中心 审核: 终审:新闻中心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jpg

  为进一步把主题教育的学习教育引向深入,鼓励广大党员干部向先进典型学、向英雄模范学,10月23日上午,校党委中心组(扩大)在狮子山校区学术报告厅举行学习报告会,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原常务副所长陈俊祥研究员应邀作题为《原子情怀 历久弥香》的学习辅导报告。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刘鹏,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张海东出席会议。党委中心组成员、全体中层干部参加会议。会议由校党委党委、宣传部部长汪春阳主持。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jpg

  86岁的陈俊祥老人以“原子情怀 历久弥香”为题,深情地将自己与核工业60多年的不解之缘娓娓道来,再现了20世纪50年代,以毛泽东主席为代表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发展核工业的决心和核工业人艰苦创业、开拓创新,历尽艰辛铸就“两弹一星”辉煌的伟大历程。陈老以“再一再二被挑战,有三有四下决心,五九六逼上梁山,七八九巨大成功”概括了老一辈的科学家们开展“两弹”的研制经过,“一二”即美国两次阻挠中国研究原子弹;“三”即核物理学家钱三强;“四”即地质学家李四光;“五九六”即1959年6月苏联毁约停援;“七”即研制技术过了七大关;“八”即设计水平达到了先进国家的百分之八十;“九”即科研队伍素质塑造了“九院精神”。

  “将军三击鼓,壮士出祁连。”陈老用由经典诗词改成的诗句“西出阳关有故人”、“春风已度玉门关”生动地描绘出了当时科学家们进入戈壁、草原研究的境况,又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来表达科学家们研制原子弹、氢弹的坚定决心。院所领导冒雨踏勘绵阳科学城新基地时,陈老以一首《和陈能宽副院长诗》“皇叔不畏巴山泥,会璋绵州龙颜嬉。陈公率众不渝矢,共筑科苑龙凤栖”表达了对领导的感激之情和内心的愉悦。“草原献青春,大山献儿孙,涪城河畔先终身。”陈老深情讲述了参与“两弹一星”科研攻关的老一辈科学们背后悲壮感人的故事:草原氧气稀薄,戈壁风沙漫漫,三点一线的研究生活,难以饱腹的伙食标准,科学家们用青春和热血浇灌着这朵美丽的“马兰花”(原子弹);备战备荒进山洞,没户口、没学校、没医院,研究难、交通难、教育难,科学家们将其子女的一生都奉献给了这片贫瘠的山沟。在这样艰苦卓绝的条件下,中国人还是造出了原子弹、氢弹,“有的国家认为我们20年搞不出来的原子弹,我们4年就搞出来了!”陈老自豪地提高了音量,现场也爆发出热烈掌声!

  陈老声情并茂的讲述让“两弹一星”英雄们伟大的精神和境界徐徐展现,逐渐完整而清晰。现场聆听报告的师生无不被陈老及所有核工作者对祖国深沉的爱、科研报国初心、为中国核事业奋斗终身的壮志豪情所感动,无不为这些真正的国家之魂、民族脊梁而一次又一次地热烈鼓掌,还有许多人流下了感动的泪水。报告会尾声,陈老鼓励青年人要珍惜现在的和平年代,发奋图强,发扬老一辈科学家的奋斗精神,“怀着美丽的梦想,超越!插上科学的翅膀,飞翔!”。

  汪春阳在总结时谈到,陈俊祥研究员深情阐述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内涵。我们要将“两弹一星”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深入学习老一辈科学家们坚守初心、对党忠诚的优良品质,在工作学习中树牢恪尽职守、一往无前的斗志,始终坚持报国初心,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传承澎湃爱国之情,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