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疫情防控给社区治理带来的思考(罗绍林)

2020年04月11日 17 : 22 : 52 作者:罗绍林 来源:中国网中国视窗 审核: 终审:

社区是疫情防控的最前线。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400多万名社区工作者坚守一线,在65万个城乡社区从事着疫情监测、出入管理、宣传教育、环境整治、困难帮扶等工作,为遏制疫情扩散蔓延、保障群众生活做出了重要贡献。社区作为疫情防控的一线,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和反弹最直接最有效的阵地,在疫情防控全局中最重要的一环,在推动构建现代城市治理体系和城乡基层治理体系中,社区的基础性作用不言而喻。推动社区发展,一定要紧紧围绕推动构架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建设破题,坚持党的领导、运用法治思维、发动群众参与、培养专业人才,将基层社区建设成为民、便民、利民的“爱心驿站”。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这个核心,确保社区治理有方向。

此次疫情中,基层党组织、党员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让党旗在疫情防控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在推进社区治理中,要突出党对城乡社区治理工作的领导作用,推进城乡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带领群众坚定不移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确保城乡社区治理始终保持正确政治方向。落实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的职责,制定统一的应对职责清单,健全社区党建联席会议制度,积极探索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组织引领、机制引领的途径及载体,努力为居民提供刚健更多服务便利。要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用党内基层民主带动基层群众自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区文化和精神塑造。要加强城乡社区党风廉政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城乡社区延伸,切实解决居民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

二是坚持依法治理这个关键,确保社区治理有遵循。

此次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坚持依法防控,强调要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当前,城乡社区自治迫切需要注入法治化动能,通过加强法治建设提高城乡社区的自治能力,依法协调基层矛盾纠纷,密切干群关系,以法治精神与优秀文化疏导群众情绪,破解城乡社区治理的法治难题。要加快城乡社区治理法治建设步伐,加快修订相关法律法规,研究制定符合社情民意的各项规章制度。要完善城乡社区民主选举制度,进一步规范民主选举程序,通过依法选举居民群众认可的社区居民委员会。要充分发挥警官、法官、检察官、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作用,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和法律进社区活动,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三是坚持群众参与这条主线,确保社区治理有合力。

此次疫情防控是人人都参与的人民战、总体战、阻击战,无论是居家战“疫”、还是社区防控,都少不了居民群众密切配合、积极参与。坚持依靠居民、依法有序组织居民群众参与社区治理,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是我们必须始终牢牢坚持的基本原则。要提高居民群众议事协商能力,尊重居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谋划创新路径要向居民群众问计,落实创新举措要靠居民群众参与,衡量创新成效要由居民群众评判。要做好与城乡社区居民利益密切相关公共服务事项,优化社区服务资源配置,着力增加社区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切实提高居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覆盖面。要着力改善社区人居环境,加强城乡社区环境综合整治,广泛发动居民参与环境保护,推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四是坚持人才培养这个内因,确保社区治理有创新。

在推进城乡社区治理工作中,人才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必须通过理论学习、实践锻炼,着力提升社区干部的群众工作能力,培养有思想、有担当、有本事,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社区干部。要加强顶层设计,将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纳入国家和地方人才发展规划,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的专业化社区工作者队伍。要推动人才队伍有序流动,加大从社区党组织书记中招录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人员力度,推动符合条件的社区党组织书记或班子成员通过依法选举担任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负责人或成员。要加强对社区工作者的教育培训,提高其依法办事、执行政策和服务居民能力,支持其参加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评价和学历教育等,对获得社会工作职业资格的给予职业津贴。要加强社区工作者作风建设,建立群众满意度占主要权重的社区工作者评价机制,探索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和奖惩机制,调动社区工作者实干创业、改革创新热情。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来源链接:http://zgsc.china.com.cn/2020-04/10/content_41118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