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3年06月12日 14 : 21 : 43 作者: 来源: 审核: 终审:

  近日,中央统战部、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国家民委公布了入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2023—2025年周期)名单。各研究基地纷纷表示,将继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发挥队伍特长和学科优势,扎根中国大地做学问,加强调查研究和理论方法创新,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学深悟透 扎实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5月27日,在西南民族大学举行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高端学术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王延中表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理解中华民族何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国智慧,对现代国家治理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应从物质与精神、共同性与差异性、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这四对关系出发,正确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大关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对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古籍事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四川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舒大刚认为,中华“经典”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特有资源,“经典”铸造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气质、文化基因和基本走向,是中华文化的根本、源头和魂魄所在,对增强中华文化的凝聚力和引领力、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大意义。没有文化的认同就没有巩固的精神家园,没有价值的认同就没有稳定的共同体。他表示,整理和研究古典文献,特别是挖掘经典中的丰富内涵,为各民族确立共同的思想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无疑是实现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的重要手段。同时,认真梳理古典文献中记载的各民族交往历史,提炼其中团结进步的精神价值,也是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重要途径。将古籍的学术研究与当代文化建设相结合,实现古典文献内涵的现代转化与当代阐释,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由之路。

  四川师范大学副校长王川表示,他当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清代驻藏大臣汉文文献整理与研究”,率领团队通过挖掘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积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提供有益借鉴。驻藏大臣是清代中央政府派驻中国西藏地区的最高行政长官,在维护地方稳定、民族团结,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可以说,驻藏大臣制度是清朝边疆治理的重要制度创新之一。整体而言,驻藏大臣赴藏,在地方社会治理、制度创新、大区联动与密切的民族良性互动等方面颇有建树,对于中国西南地区的边疆治理、密切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交往交融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均发挥了积极作用,也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应体现在中华民族史的研究和书写中。

  深入挖掘 凝聚力量

  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格萨尔》《玛纳斯》和《江格尔》三大史诗,将其与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伟大文艺作品并举,高度评价它们是震撼人心的伟大史诗。做好相关史诗研究工作,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全国《格萨(斯)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诺布旺丹表示,《格萨尔》的思想内涵培育了共同的价值理想和情感纽带,成为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其所反映的族群记忆、地方性知识、民间信仰不仅为中华民族提供了丰厚滋养,而且为世界文明贡献了华彩篇章。新时代应深入挖掘其中多民族文化符号互融的线索,推动国家话语体系中的民族历史性文化资源的传承。

  在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所长盖建民看来,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程也是宗教中国化的历程。“自然之道”“道法自然”等道家思想文化诠释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精华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间的深刻关系。以史为鉴,应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立足当前,需做好中国本土宗教的现代建构。他认为,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经过长期交融互动形成的,中华文化亦是多民族文化融合的成果。道教文化在历史传承过程中与少数民族文化彼此互相交融、渗透,促进了各少数民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对中华文化共同体的形成发挥了积极作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西南民族大学藏羌彝文化研究院院长王启涛认为,“‘折衷(中)’作为中国通用语言文字的最高标准,体现了包容、和谐、共生,倡导了交往、交流、交融,在今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在他看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中国通用语言文字史的启示在于,通用语言文字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象征,中国通用语言文字形成了语言文字海纳百川、多元一体的格局,经典在推广通用语言文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专家学者一致表示,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准确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的方向和重点,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重大基础性问题研究,努力建立和完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磅礴力量。


  原文网址:http://www.cssn.cn/skgz/bwyc/202306/t20230602_564212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