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三个回归:学校深化公费师范生培养改革

2019年08月21日 09 : 21 : 54 作者: 来源:教务处 审核:任立刚 终审:

  “扶贫必先扶智。”为促进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尤其是教师队伍建设,学校自2013年起,开展公费师范生培养,努力为盆周山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师资,至今已直接为定向市州输送公费师范生2000余人。近期,围绕乡村振兴的战略需要,聚焦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建设教育强省的重大战略需求,根据公费师范生培养改革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学校制定《公费师范生培养改革推进方案》,持续深化公费师范生培养改革,并将在全体公费师范生中实施。

  系统谋划,整体推进综合改革

  学校坚持“扎根巴蜀大地办师范”的基本导向,依托国家级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项目“西部复合型中学师资培养综合改革项目”等系列国家和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凸显师范院校回归“师范性”、师范教育回归“专业性”、师范学生回归“职业性”的要求,学校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专题研究公费师范生培养改革方案,学校领导多次组织教务处、有关学院聚焦培养什么样的公费师范生、如何培养这样的公费师范生,为谁培养公费师范生等系列重大问题,开展专题研究和讨论,组织制定改革方案和配套建设方案。

  转变观念,积极更新培养思路

  聚焦公费师范生培养的系列重大问题,学校进一步明确了公费师范生培养改革的总体思路:围绕培养什么样的师范生的核心问题,学校明确提出“培固四大素养”(学科素养、教育素养、社会素养、国际素养)和强化审美教育(凸显川师培养品格,弥补乡村美育短板)的基本导向;围绕如何培养师范生的的问题,学校明确提出改革培养模式(探索3+0.5+0.5的主辅修融合培养模式),加强能力训练(促进基本技能、教学能力、研究能力的综合提升),突出专业发展支持(借鉴“售后服务”理念,强化毕业生跟踪调查和追踪培养),综合推进培养模式、培养重点和追踪培养改革;围绕为谁培养师范生的问题,学校鲜明提出凸显乡村教育导向(增强地方性、针对性和适应性),持续围绕我省乡村教育实际和发展需求,深化公费师范生培养改革,加强为乡村培养“下得去、立得住、干得好”的优秀骨干教师。

  聚焦过程,加强公费师范生培养举措改革

  根据改革方案,聚焦公费师范生培养过程,学校将采取六大建设举措、25余项具体措施整体推进公费师范生培养过程改革:一是单独制定培养方案,采用3+0.5+0.5的主辅修融合模式,优化课程体系、强化针对性课程建设、技能训练,加强扶贫顶岗实践,积极拓展学生国际素养;二是强化师德教育,巩固学生专业思想,探索“师德课程+课程师德模式”,强化师德引领、讲好师德故事、促进师德养成,坚定理想信念;三是强化审美教育,凸显四川师大培养品格,在公费师范生中开展音乐、美术等专项辅修,弥补乡村美育师资短板;四是强化能力训练,构筑和完善“基本技能+教学能力+顶岗实践+研究能力+适应能力”的能力训练链条;五是支持终身发展,利用教师培训等优势,强化职前职后一体化,完善公费师范生职业发展信息库、实施师范校友“种子”计划,构建互联网+持续指导机制,强化对公费师范毕业生尤其是近五年毕业生的精准跟踪指导,每年在近3年毕业的公费师范生中选培50-100名优秀校友;六是强化协同教研,完善区域联系制度,与市州教研机构、乡村学校构建协同教研机制,完善构建教育科研共同体,积极构建乡村教育教学研究高地,等等。

  增强保障,促进公费师范生培养的多维联动

  围绕公费师范生培养改革的落实落地落细,学校同时采取了系列配套改革举措,在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建设、教改支持、专项研究、文化营造与引领,协同教研与育人、重大专项攻关、公费毕业生追踪培训支持、教师及学生评价改革等方面进行了系列改革。

  据悉,为推进改革方案的落地实施,学校已于7月上旬专门召开公费师范生培养改革研讨和工作布置会。会上,学校副校长杜伟代表学校就公费师范生培养改革的初衷、背景、思路、目标、要求等举行了详细介绍;教务处负责同志对公费师范生培养改革方案进行了详细说明,招生就业处、教师培训学院等相关单位对下一步改革的思路和具体举措进行了补充说明,各相关专业结合专业实际对方案做了进一步研讨,并组织开展培养方案的修订和论证工作,新的公费师范生培养方案将于2019年9月正式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