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原著悟精神学以致用 找问题促发展知行合一——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体会

2021年03月19日 21 : 44 : 09 作者:陈万松 来源:《四川师大报》 审核: 终审:

□ 马克思主义学院退休教授 陈万松

理论联系实际、重视调查研究、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学风,也是中国共产党一贯的传统。毛泽东曾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并指出“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调查就象‘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象‘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他还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由此不难看出,毛泽东就是强调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调查研究、坚持问题导向,这种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思想和工作作风,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


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调查研究、坚持问题导向的作风也有非常明显的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一种理论的产生,源泉只能是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动力只能是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现实要求。”他提出要“自觉运用理论指导实践,使各方面工作更符合客观规律、科学规律的要求。”要“加强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倡“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调研、经常调研,扑下身子,沉到一线,全面了解情况,深入研究问题,把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要求广大干部一定“要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道理,坚持知行合一、真抓实干,做实干家。”

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如是说,而且也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自十八大以来,作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他坚持深入调研,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城镇乡村,到机关、去学校、访企业、下连队、进家庭。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涉及的问题从为人类前途命运和各国发展提出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到“厕所革命”、农村公路、棚户区改造、药品安全、快递小哥、学生近视、垃圾分类等,无论大小,无不体现出他深入调查研究,找出问题、找准问题、解决问题的务实作风;无不体现出他作为大国、大党领导人“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把握人类进步大势、顺应人民共同期待”,“不仅愿意为中国人民造福,也愿意为世界各国人民造福”的使命担当;无不体现出他“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和一贯倡导的“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扭住突出民生难题,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争取早见成效,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为民办实事、讲实效的家国情怀。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2020年7月,学校第六次党代会就明确提出:牢记愿景使命,深化综合改革,全面开启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性师范大学新征程。现在“三步走”发展战略已经走了近8个月时间,“九大工程”正在加紧实施,并纳入学校十四五规划,学校如何利用发展机遇、如何应对发展不足、优势不足、特色不足的艰巨挑战,是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按照《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所说“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通过深入调研、纵横对比,找准问题、精准施策、推进发展,“谋定而后动,厚积而薄发”。

深入调研是基础、纵横对比是借鉴、找准问题是关键、精准施策是措施、推进发展是结果。彼此之间相互衔接、互为因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我们要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必须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指导我们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化解重大矛盾、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把握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针对学校新时代发展新目标、新战略,在聚焦“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两大根本问题基础上,应通过深入调研明确回答以下问题:

1.学校发展的优势和限制学校发展的因素是什么?

2.相比于其他师范院校,四川师范大学“特色”的鲜明性是什么?

3.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4.学校办学要精准,学校精准办学的“精”是什么?

5.学校在本、硕、博培养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6.师生员工的根本诉求和基本诉求是什么?

面对学校发展中的机遇和挑战,只要我们静心思索、找准问题,把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精神落到实处,“拿出抓铁有痕、踏石有印的韧劲,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确保各项重大改革举措落到实处。”同时树立“干事创业要树立正确政绩观,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发扬钉钉子精神,脚踏实地干。”学校始终如一坚持特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综合性发展,到2035年就一定能全面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性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