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往无前 不负年华——专访生命科学学院2019级学生薛月

2022年11月04日 11 : 20 : 03 作者:周雨佳 邓小兰 来源:新闻中心 审核:采编部 终审:新闻中心

1667531516335480.jpg

人物简介:

薛月,四川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9级生物科学专业学生,中共党员,班长。连续两年荣获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探究类)全国一等奖、四川省生命之星科技邀请赛全省一等奖,先后获得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创新创业类)全国二等奖、中国细胞生物协会“创意课堂”二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二等奖、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全国三等奖、四川省生物与环境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以第三作者身份在SCI一区发表一篇论文(影响因子8.7),获得国家奖学金2次、校级学习一等奖学金5次和多次“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及四川省大学生综合素质A级证书。现已保送至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学专业直接攻读博士研究生。


薛月的成功并非偶然,是她对奋斗目标的坚定追求和不懈努力的必然。薛月说:“我在这三年多的时间过得虽然辛苦又忙碌,但我走的每一步都充满意义。”让我们一起回望薛月走过的大学之路,寻找她成功的“法宝”。

 

峰回路转  勇往直前

薛月的高考第一志愿其实是英语,她很喜欢英语,而且希望以后做个英语老师。然而高考成绩不太理想,她未能被英语专业录取,最终录取的专业是她填报的第三志愿——生物科学。她告诉记者,初入大学,她还没有对生物科学产生兴趣,还对英语念念不忘,于是在大一学期她努力尝试转专业,但由于她在面试时没有表现好,所以最终没能转到英语专业。“我当时对这个结果感到特别伤心,还在图书馆哭过一阵。”薛月回忆道。在那次之后,她便放下了心中的情结,静下心来重新审视自己的专业,并为之付出努力。

“学了生物科学之后,我发现它其实也很‘烧脑’,不仅需要严密的思维,还需要有逻辑的记忆。”薛月感慨地说,“学习代谢原理后,我发现自己也可以指导我的家人健康饮食;学习分子生物学时,每一堂课都让我无不感叹生命的奇妙;在运用所学知识动手探究做科研的时候,我似乎领略到了生物科学的魅力”。接触更多专业课之后,薛月逐渐喜欢上生物学,很快打开了对生物科学的更深层次认知。

一旦喜欢上了自己的专业,那么学习起来就更有动力,也更容易激发自身的潜力。大一两个学期,专业成绩都是排名第一,薛月开始考虑自己是不是可以走保研这条路。此时的她已经坚定了目标,那就是尽全力把生物科学这个专业学好。

1667531793843419.jpg 

注重效率  事半功倍

对于课堂学习,薛月非常重视。“所有专业课我都会坐到教室第一排最中间的位置,这样我可以保持非常专注,控制自己不走神、不玩手机,与老师积极互动交流。如果课堂上有哪个知识点我没有听懂,当天课后,我一定会去解决掉,不让问题过夜。”事实证明,这对提高课堂学习效率非常有效。对于期末复习,薛月也通过做好规划来提高效果。“期末考试前两周,我会制定一个所有科目的复习计划表,安排好每一科的复习时间以及进度。跟着计划表走,不仅能够让学习有条不紊,还能形成积极的心理暗示,不断鼓励自己往前走。”

除了学习,薛月还担任班长、学院学生会学习部副部长等职务参与学生工作,参加辩论队、主持团、支教队等实践活动,这些经历既锻炼了她的综合素质,让她变得更加自信、从容地应对各种挑战,也对她做好时间管理、提高学习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薛月的时间观念很强,她会利用所有碎片化时间,把学习、科研、工作、实践平衡得很好。而且,她要求自己当日事当日毕,哪怕完成得很晚,她也绝不会拖到第二天。

1667531853420249.jpg 

耐住寂寞  静待花开

进入学院实验室之后,薛月开始在漫长时光中沉淀自身。没有课的时候,她就会去实验室精心钻研。从“利用光合细菌处理重金属”到“挖掘疣粒野生稻抗性基因”,她从一个“实验小白”逐渐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实验人”。大三时,薛月开始以项目负责人的身份独挑大梁。对薛月而言,做科研这个过程很艰辛,一个小小的实验也需要不断重复。不仅实验强度很大,而且还要经常面对失败。但薛月身上有着不服输的干劲和敢啃硬骨头的闯劲,每一个小实验的成功,都能给她很大的动力,激励她继续努力。

“做这些项目时,我获得了作为科研人的极大成就感。‘光合细菌处理重金属’能为我国的环保事业和绿水青山目标贡献微薄力量,‘水稻抗菌性’这一项目与水稻生长是否受到侵害息息相关。我感觉自己做科研的同时也是在为国家的事业做贡献,虽然这个贡献是微小的,但我觉得很有意义。”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把专业做好做精,成了薛月努力的方向。基于水资源匮乏这个大背景,薛月和自己的团队展开了关于通过膜分离技术处理工业废水以及生活废水的研究,为多功能水处理膜在废水处理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和设计方案,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一项,她也在SCI一区顺利发表了科研论文。

有了一定实验成果的积累,薛月在保研路上走得比较顺利。大三确立保研目标之后,她就开始搜集院校信息、制定计划、稳定成绩、参加比赛。第一次参加夏令营,她就获到了优秀营员,足以显示出她扎实的专业知识储备和平时的科研积累。谈及北大的面试,她告诉记者,“因为疫情,面试采取的是线上形式,当天有很多意外情况,但我当时并不紧张。尽管面试时有些老师的问题也把我难住了,但我还是对自己很有信心,我觉得我的科研经历给我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老师也说能看出来我本科期间很积极也很努力。”

 

在保研这条路上,薛月得到过许多人的帮助也有很多想感谢的人,但她最想感谢的人是辅导员卓飞老师和实习指导老师杨帆老师。薛月说道:“卓飞老师是我大学生活的引路人,他指导我规划好大学生涯的每一步,鼓励我目标要远大,争取冲清北。杨帆老师则是不遗余力地指导我教育实习和北大夏令营面试。每当我陷入自我怀疑的时候,他总是会帮助我调整好心态。如果没有这两位老师,我也不会从川师走到北大,他们就是我的伯乐。感谢他们一直以来的信任和支持。”薛月表示,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她依然不会停止奋斗的脚步,继续脚踏实地,做好科研。

采访的最后,薛月勉励学弟学妹们:“大学里不必焦虑,最重要的是做好当下的事,该听课的时候好好听课,该做实验的时候好好做实验,假以时日,你便会发现你做过的所有事都有意义,你亦可以坦然地应对各种挑战。只要安下心来,脚踏实地,总能在大学四年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