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兴场上盛开的一朵“索玛花”——我校派驻普格县夹铁镇阿木村第一书记王晓辉同志工作侧记

2023年09月14日 09 : 46 : 19 作者:罗婵 来源:学校帮扶工作办公室 审核:冯庆 终审:新闻中心

2021年6月的一天,当夕阳为普格县夹铁镇阿木村这片土地洒上金黄的时候,王晓辉第二次来到这里,与第一次代表学校党委组织部前来慰问驻村扶贫干部不同,这次他的身份已不同。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他将作为阿木村驻村第一书记参与到巩固普格县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伟大征程上。

1694655871460687.png

王晓辉荣获“四川省优秀驻村第一书记”


扎根帮扶一线,关关难过关关过

 “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去。”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促使王晓辉由高校走向基层的是他一颗不变的初心——坚持为人民服务。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他以大局为重、事业为重、学校为重,肩负起学校定点帮扶阿木村的责任与使命,以艰苦奋斗、迎难而上的担当姿态主动请缨,举起了阿木村乡村振兴的接力棒。

初到阿木村,首先摆在王晓辉面前的便是三道难关。一是语言交流难。凉山是彝族聚居区,阿木村所在的小兴场片区99%都是彝族群众,语言不通、沟通不畅是他开展工作遇到的第一难题。二是工作开展难。2021年,夹铁镇进行了撤乡并镇,村两委也进行改选,很多历史遗留问题没有处理,新的村两委班子战斗力又未形成,作为初来乍到的第一书记,什么都要管,什么都要抓,工作千头万绪。三是办公条件难。王晓辉住在村委会的一间小房子,既是寝室又是办公室,无电脑、无网络。面对眼下的难关,王晓辉并无畏难情绪,他在意的是地处大山腹地的阿木村交通不便、产业基础薄弱、增收渠道单一,农户因病、因学、因灾返贫的风险还很大。此时此刻,他深感驻村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心里想着如何尽快找准工作切入口,写好帮扶“新篇章”。

2.png

王晓辉(右一)走访阿木村村民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靠人

王晓辉明白,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必须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他到任后,认真梳理村委工作职责、开展个别谈心谈话,制定了符合村情的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分工细则,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做到每天一个值班员、每周一次碰头会、每月一次党建会,小事按照职责干、大事大家一起干。同时,他积极协调,促成了学校党委组织部同阿木村党支部党建结对共建,累积开展4次蹲点党建指导、授党课6次、召开座谈会6次、看望慰问老党员12人次、捐赠党建书籍100余册、援建6万元用于阿木村党群服务中心升级改造项目(阵地建设)、帮助村致富能手销售山羊7万余元。在他的团结带领下,村组干部的工作态度得到强有力的扭转,干部工作能力和素质不断提升,村两委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阿木村的发展有了较强的组织基础保障。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

在扶持产业促增收上,王晓辉始终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来抓。他入户走访达400余次,积极协调村民在我校援建的大棚就地务工,实现17户村民2022年务工收入20万元。通过我校以购代捐项目,加大消费帮扶力度,购买村里土豆20万斤、大米20万斤、黑山羊2万斤,累计金额250多万元。此外,他协调引进价值30万元的肉牛养殖项目,积极配合镇上申请100亩价值500万元的蔬菜大棚扩建项目,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

1694655936968009.jpg

王晓辉在学校援建阿木村的蔬菜大棚里查看哈密瓜长势


乡村要振兴,教育必先行

王晓辉借助高校教育科技文化发展优势,大力促进当地教育振兴、文化振兴。他通过积极向学校申请和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促成教务处为夹铁镇中心校捐赠5万元的体育美育教学器材;牵线研究生院和招生就业处向夹铁镇中心校捐赠价值4万余元铅笔等学习用具3000余套;促成附属实验学校二年级六班和夹铁镇中心校二年级二班结对共建,捐赠45套价值2万余元的衣服和学习用具;他看望顶岗支教学生20多次,处理学生紧急事件8次,让顶岗支教学生安身、安心、乐教;他还组织对接服装与设计艺术学院师生为阿木村完成200余平方米的墙绘,将红心向党、乡村振兴、彝族风情等元素充分融入墙绘,在潜移默化中滋润了群众的精神家园。


两年的驻村岁月,七百多个日日夜夜,王晓辉感受过夜里思考工作时的辗转反侧,也体验过骄阳下到大棚查看蔬菜生长情况时的汗如雨注。他以思想有高度、工作有力度、心中有温度的“三度工作法”赢得了阿木村村民的认可,那朵扎根在小兴场的索玛花终于迎来绽放。前不久,王晓辉被评为四川省优秀驻村第一书记,阿木村也荣获2022年度凉山州乡村振兴示范村和凉山州2022年度人居环境治理先进村。

1694655959631057.jpg

在2023年8月普格县乡村振兴帮扶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王晓辉(右一)与学校帮扶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冯庆、成员尹力亚合影


一段援彝路,一生普格情。在王晓辉看来,“小兴场”不是“伤心场”,而是“幸福场”,并肩作战的同事、淳朴善良的村民、富有特色的美食,这些都是幸福的注脚。“在学校党委、行政以及全校师生的大力支持,在普格县委县政府的关心关怀下,我有幸参与到了国家乡村振兴进程中,这将成为我一生的宝贵经历和珍贵财富。”王晓辉如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