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主题征文:流金岁月狮子山

2019年11月07日 17 : 36 : 23 作者:范昌灼 来源:《四川师大报》660期4版 审核:彭静 终审:

我求学、任教、写作、生活于狮子山,近60年了,对其在流光似金、岁月如歌中的变迁,恒有记忆和怀想。潜在之因,或许是一颗爱的初心在驱动,追求一种“重获过去”。

时下,因各项建设事业的大发展,狮子山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增添了众多的惊喜与兴奋。比如,成绵乐高速铁路于东侧飞架而过,地铁七号线西北畅通,娇子立交桥子线扩建后如网,中环路建下穿道由东北向西南而去,高楼耸天林立,车流如织,人气巨旺。我每每漫步其间、观其所变,往事如风,扑面而来;它于流金岁月中的迁延演进,总不时犹如历史与现实相连接的画卷,在脑海里映现。

狮子山位于成都市区东南一隅,方圆三平方公里,因形似巨狮而得名。所谓“山”,其实乃浅丘地,最高点也不过海拔400余米。据载,因山顶有海云寺而始名为海云山。宋人吴中复有诗云:“锦里风光胜别州,海云寺枕碧江头;边郊瑞麦青黄秀,绕路鸣泉深浅流;彩石池边成故事,茂林坡上忆前游。”其中,“碧江”或指锦江或是沙河,未见查考,但皆水清澄碧无疑。而“故事”则指:每年3月21日,四方人群游海云寺,摸彩石于池中,以为求子之吉祥;成都知府田况等官人出游来此,高旌鸣鼓,打马驰骑,观者夹道,欢乐嬉戏,盛况如市。足见,当年的狮子山头,乃宗教、民俗文化而带旅游之盛地。只是,岁月流逝,早已不见形迹。

或是上世纪60年代,成昆铁路的修建大军,日夜奋战于此,在山脊掘开了近两公里长、100米宽、50米深的凹形巨“槽”,铺以锃亮的铁轨,使千里西南大动脉从这里穿过;巨龙般的列车,载客运货,响着沉稳而有节奏的轰隆声,壮着神威,飞着铁轮,呼啸而来,又傲然远去,打破了狮子山的沉寂。之后1 0余年,在铁路边台地上,还有修路者们食宿工棚、土灶台等残迹可见,似在向后人述说着它的功劳。而屹立于此的四川师院(现四川师范大学)当时尚属中等规模,只有中、政、外、数、理、化五个系加上几个公共课教研室,可教学、管理等工作,搞得具体、扎实,质量甚佳,让狮子山也具有令人景仰的教育、科学、文化、社会价值。惜乎于“文革”中“停课闹革命”,师生们走“五七道路”,于1970年夏被“一锅端”至崇庆县(今崇州)孙河坝与白头工地军垦农场“劳动锻炼”,搞“斗、批、改”,于次年秋才返校。

 历史的车轮带着沧桑而壮丽的辙迹,豪迈而坚定地辗进了激情洋溢的80年代,神州大地生机蓬勃,狮子山亦随之热闹、沸腾起来。印象中,除天寒地冻、草木零落露为霜的严冬,其余时节,狮子山都是驱动人心的好所在。由于远离尘嚣,别说空气新鲜宜人,单是春日的姹紫嫣红、夏日的绿树葱茏、秋日的晴朗宁静,就颇够人盘桓、陶醉。尤其是花汛三月,栖于洋槐、香樟等丛林中的画眉、斑鸠、白头翁和不知名的小飞雀那不绝于耳的歌唱,呼朋唤友,更让人心气舒爽,领悟大自然的神奇生机;梨树、桃树,竞相怒放,如云似霞,若古人所形容的“八万四千天女洗脸罢,齐向此地倾胭脂”;油菜花开,满地铺金,引来蜂飞蝶舞。果农们择用路边地角,顺势摆起茶水、凉粉、小面摊,买“丁丁糖”的也流动到此,响起清亮的敲击声。逢节、假日,被楼群、车流等现代都市生活困得有点儿闹心的市民,无论男女老幼,皆成群结伴,如潮似涌,趁兴而至,或放风筝,或品香茗,以舒爽的身心,醉饮花潮春光,获取那碧空絮云、飞鸟鸣禽的大自然的赐予。不少人还进入川师校园,徜徉、领略其富有层次感的、胜似大花园的特有风情与文化氛围。而此时的校园,亦万象更新,恢复了生机,教职工们重焕芳华,紧锣密鼓、只争朝夕地开展教学、研究、管理、环境打造等工作;在业余,也三五成群从东南一隅(如今桂苑小区)围墙的小门出去,踏着幽径,前往游赏,轻松身心。已故雷履平先生写了《狮子山看桃花》,我写有《花海写意》,两篇散文就是对那春景的描绘与热爱这片土地的情怀的抒写。狮子山,洋溢着希望,充满了阳光。

 进入90年代,人们在波翻浪涌的经济大潮中搏击、奔忙着。果农们铲平一些零散地,摆些木桌、竹椅,买来茉莉花茶,添置棋牌,“吹糠见米”地赚起现金来,更有“农家乐”风生水起、雨后春笋般兴起,成了休闲娱乐乃至“工作或学术研讨”之所。狮子山的这般嬗变,冲破了往昔的格局和面貌。此期间,成龙大道修建,一条宽直的通衢,越过狮子山,直达三圣花乡,伸延至龙泉古镇。川师院已于80年代中期更名为川师大,之后,顺势开建了“南大门”,一时成为胜过北大门的出入要地;随之,商业房于两侧迅疾排列,近乎鳞次栉比,衣物、百货、餐饮等店铺,上下里外,一应开设,人气空前旺盛……

 近些年,因修高铁和中环路,成昆线两边曾被《成都商报》誉为“城市之肺”的重重洋槐、香樟,虽已消逝,但成都实施“东进”战略,狮子山适时地又增添了新的发展机遇。迅疾而起的林立高楼密集就是一新的景象,例如图书馆西侧原有的一大片苹果园、几方于夏日满是红花翠盖的荷塘,虽迅疾被幢幢大楼所代替,但满足了包括师大一些教职工和市民的安居需求。狮子山,着实空前巨变、沸腾了,俨然形成了别具的“都市风貌”!此乃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亦是改革突变的结果。所在的川师大,已赫然做大,建成了拥有10余个学科门类、20余个学院的综合型师范大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等等方面,正作高位求进;这般巨变与发展成就,于我,不可能叙清,唯有惊喜、感慨与赞叹;直观所感的是:几幢教学、办公、实验、培训等高楼冲天而起,校园亦更加整洁、清爽、美观了,环境更加宜于育人了。

往昔较为静美、风景独好的狮子山,切实地全变了样。在奋斗新时代,朝着繁荣、富强、文明的大道上,还将焕发出怎样的更加灿丽的光华呢?我们当拓展视野格局,调整思维坐标,从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中,去领悟它在新的流光岁月里发展的新内涵、出现的新景象。

从弱冠之年“上山”求学,至留校任教,至耳顺之年下讲台,一瞬间 , 又至20年。人易老,山巨变,但经历的众多故事、情景,恒在忆念中,甜甜的,美美的;新时期至新时代,40余年的宏伟成就、壮丽图景,尽在心目中,亮亮的,爽爽的……

 (作者系文学院退休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