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校庆74周年之际

2020年05月16日 08 : 14 : 23 作者:李敖 来源:四川师大报 审核:校报编辑部 终审:

有多少次,我们坐在清晨的荷塘边,大声朗诵着诗词歌赋?

有多少次,我们穿梭于校园的各大食堂,只为获得饱腹的欢愉?

有多少次,我们来到星空下的操场,和同学一起跑过一圈又一圈?

大学四年里的无数次欢笑、泪水、惊讶、感动,我们都将与她相伴。

她来自白山黑水,几度更名,仍百折不挠。

她扎根于狮山灵秀,细听龙湖琮琤。

她重德博学,哺育万千学子;她务实尚美,培养时代俊杰。

她——四川师范大学,如今已迎来第七十四个生日。同时,受疫情影响,这也是七十多年来首次几乎没有学生在校园内的校庆日。

风雨七十四载,变化的是校址校名,不变的是谦虚谨慎、锐意进取之操守,不变的是埋头苦干、艰苦奋斗之精神。

回望历史,对比现在,我们会发现她的成长和蜕变——

建校初期,学校条件并不算好。占地面积500亩,房屋破旧不堪,教具简陋寒酸,若有路人从学校附近经过,也许还看不出来这里是一所学校;现在的四川师范大学,有狮子山、成龙两个校区,校园面积3400余亩,建有国家级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俱乐部及省级大学科技园。办学规模方面,从川北大学时期的“全校教职工 184 人,在校学生 578 人”,只设有9个系,到如今有全日制本科生35000余人,博士与硕士研究生5000余人;有各类教学、科研人员3000余人;下设23个学院,开办82个本科专业……七十四年历史长路,她由弱小到强大,由稚嫩到成熟,她的成长让我们欣喜,她的蜕变让我们感恩。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诚哉斯言!四川师范大学如今的成绩绝不是一蹴而就。2002年,艺术学院创作完校徽的初步雏形,历经12年,校徽最终确定;1997 年,学校正式提出申请博士授予权,经过3次“申博”,师大人终于在2006年申博成功;2006年,成龙校区开始修建,途中经历汶川大地震,几经周折后最终建成……类似的艰难坎坷数不胜数。她从失败中反思自我,在灾难中熔铸自我。她从一条条蜿蜒曲折的道路中走来,却始终没有因为路途遥远艰辛而停滞不前。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她所哺育的儿女,也如她一般踏实肯干、奋勇前进。一批批时代佼佼者先后涌现: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校长李言荣,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所长唐勇,中国工程院院士罗先刚,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政治工作部主任高伟,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陆军副参谋长赖文毅,四川省社科联主席杨泉明,以及无数中小学知名校长和无数骨干教师……胸藏寰宇怀若谷,腹有所持气自华。一代代师大儿女用无限的活力和热血去延续四川师大的朝气和生机,这也是对四川师大最高的礼赞。

纵观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没有哪个历史阶段不是面临着艰苦、困顿和磨难的;正因如此,才有了今天能够腾飞于世界的东方巨龙。我校的发展史亦然如此——辗转多地、屡次易名,靠着一代人跟学校的同荣枯、共命运才得以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求得一方安宁。虽然今时不同于往日,但川师人的精神应当由我们每一位学子来传承和发展。惟其如此,才能不负前人的期望,不负学校的培养;而这,也是我们能够献给她最好的礼物。

 

(作者为影视与传媒学院2019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