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书法的喜爱与体悟

2022年06月10日 10 : 46 : 06 作者:范昌灼 来源:《四川师大报》第682期 审核: 终审:

书法,即以文字书写并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艺术。在中国,用毛笔书写汉字的历史悠久。近些年来,书法快步走进各级各类学校课堂。以高校为例,据知,全国已有170余所开设了书法专科、本科和硕士、博士层次的教育,并有近20所建立了书法学院、系、专业或机构,足见其已被重视的程度。在社会上,喜爱者亦日渐增多。这于电脑操作方便、时尚或习惯的情势下,实乃凸显其审美价值、具有美育意义的一个可喜文化现象。

我喜爱书法,重要原因之一是读初中时美术老师的影响。他板书流畅雅丽,兼搞共青团、少先队工作,办团、队黑板报,用粉笔(硬笔)或毛笔写标题,很有艺术感。随后,我搞学生会工作,办黑板报做标题,遂有意识效仿他的笔致;在实践中有所提高,从而爱上它了。庆祝“5·1”“10·1”,学校要以毛笔大字标语张贴于县城繁华处,就叫我书写。此爱好,直至后来,直至现在……

在喜爱和实践中,就较为关注古来书法佳作与诗文佳作相结合,而堪称“双璧”的艺术品。

史称“书圣”的东晋王羲之所写《兰亭序》是一著名书例,字势雄强多变,流畅秀美,既突破了篆的“规矩”,又不像草的“狂放”,为后人赞为“天下第一行书”。至唐宋,大家崛起,例如“草圣”张旭的《古诗四帖》,连绵回绕,奔驰豪放,流转畅达,舒卷自如,乃草书史上最高水平之代表。又如苏东坡,诗文足以“雄视百代”,其行书亦广受称道,代表作《寒食诗帖》被赞为“天下行书第三”。清人吴德旋评他“笔力雄放,逸气横霄”。他自言“吾书虽不甚佳,然自出新意······是一快也”。的确,其书法随意为之,不拘定法,似他所谈诗文一样,“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常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意之所到,则笔力曲折,无不尽意”。还有诗人(山谷道人)黄庭坚,书法以行草见长,纵横奇崛,气势雄健,《松风阁诗》是其代表作,为后人所赞,如康有为就有“宋人之书,吾尤爱山谷”之赞。此外,写他人诗文而流传不衰的亦不少,例如:南宋岳飞的书法,力透纸背,雄浑而霸气,所写诸葛亮《出师表》即是。在元代,赵孟頫写的欧阳修《秋声赋》,行草合一,倔劲而流利。清代何绍基的行书,遒劲峻拔,浑厚凝重,如《苏轼诗屏》。上述件件,皆有欣赏不够、体味不止之感。

至现当代,伟人毛泽东,乃完美的集诗词与书法大家于一身者。其行草有王羲之的秀逸、张旭之狂放而又独辟蹊径;任情挥洒,奔腾跳荡,风采飘然,有刚劲灿丽之风、自然参差之美;劲健沉雄,浑然贯通,独具其精神、气魄与美感;例如所书《忆秦娥·娄山关》、《七律·长征》、《清平乐·六盘山》、《沁园春·雪》、《满江红·和郭沫若》等等,为众所赞赏,乃至仿效。此外,鲁迅、郭沫若、茅盾等文学大家的书法亦有过人之造诣,或古朴,或洒脱,或书卷,或稳实,风格各具。以上书例,之所如此,归根结底乃书者的精神境界、胸怀气质、文化格局所致。

任教于高校的学者、教授,书法颇具造者亦众,皆独具特色。比如:北京师大启功,体势清朗,典雅遒丽;首都师大欧阳中石,清新高雅,沉稳端庄。在四川师大,原中文系有数位先生擅长书法。记得当年在系办公楼三楼会议室,展挂过他们的作品,各显个性,各具其美。印象尤深的是刘君惠,运笔劲健而飘逸,以篆书之法,杂以楷、行、草,多体错综,蔚为奇美,酷似清人郑板桥体。其他,如冉友侨,行楷兼得,后来写有校训“重德、博学、务实、尚美”,悬示于“田楼”顶端,但今已由金色铸字取代;又如王仲镛为第一、第二教学楼写了楼牌,亦被上述字体所代。时下尚存的有:杜道生以颜体写的“柳堤餐厅”、“绿柳红桃春风入座”、“柳堤芳草碧水回栏”和柳蹊路“耀亭”、“邦家之光”,以及汤炳正以隶书所写的“嘤鸣园”。

因爱好所致,曾选读过有关书法的文章,获得了一些理论、技巧上的体悟——书法不同于“写字”,其本质特征是审美,或有三个“讲求”:其一,讲求结构的整体美。品《兰亭序》,个体字似无十分惊人之处,但从整体看,大小疏密、参差错杂,则颇显安稳得当、组合有致。为此,要遵循一定的法度,即注重字形字意、章法行款,以及用笔的粗细、刚柔、枯润、断续等。这样,则会创造出被誉为“无形之舞”、“无色之画”、“无声之乐”的线条艺术美。而这,要靠书者主体意识即心性、气质予以激活。常说“文如其人”,说“书如其人”亦可。其二,讲求笔法。它含执笔、运腕、用笔等,要求指实掌虚、腕肘空悬。如此,就会笔锋中正、易于运转,便于写出圆满得势、血肉丰实的字,故有“精美出于挥笔”之说。若运笔速,可显示潇洒之气;运笔缓,可体现凝重之美。还有提顿、折转等均要讲究。为此,须“凝神静思”后而下笔,即“意在笔先”。其三,讲求意境美。此中的意境,即书者的思想情怀融于所写字,而构成富有感染力、启迪性的艺术境界。它主要体现为笔触的变化运行,以构成特有的形态美、动态美与情态美。因此,书作可谓书者“心手达情”的结晶,能让欣赏者在视觉体验中产生“通感”,领悟到书者的主体意识,进而激起心灵的感动,甚至人格的铸造。其四,讲求创新。它是古老的一门艺术,不只是笔顺、笔划、间架等基本技能,更要在注意其必然的内在变化、规律中实现创新,使之更具生命力。

中国书法,作为富有民族特色的重要艺术,蕴含着深远的人文内涵,是弘扬中华美育意义之重要方面。近年来,有些书家还对书法融入“大艺术”的路子予以探索,取得了成效。书法的境界所在,是心神、笔触的融会贯通;美之所在,是整体、局部与单个的谐和;风格所在,是飘逸与遒劲的协调。我等爱好者或有志者,似应于这些方面多加求索、下功夫。

(作者系文学院退休教授)